殡葬知识
当前页面:首页 > 艮灵山公墓 > 殡葬知识 > 殡葬文化

葬礼今昔

发布者:  发布时间:2015-12-01  浏览量:0次

  小时候,我很喜欢捉迷藏,有时为了不让伙伴们找着,常常躲在谷仓里、床底下、阁楼里……有一次,在一邻居家玩捉迷藏,结果跑到她家黑乎乎的柴房,躲进了一 个大柜子里。后来,很多人都找不到我,邻居阿姨把我找了出来。说:“你怎么躲进‘寿枋’里。”我一听,定睛一看,吓了一大跳,全身鸡皮疙瘩都竖起来,这只 长柜子原来是一副“棺木”。从此后,我再也不敢玩捉迷藏游戏,也不敢再到邻居家的柴房了。
    
     稍稍长大一点,我才发现在我们农村,几乎很多家庭的楼阁里,柴房里都置有棺木,我爷爷家的楼阁里也有几副,那是城里的远房亲戚家的,那时城里的房子小,一些做好的“寿枋”都放在农村的亲戚家,以待备用。
    
     在当时,每天早晨市区最热闹的有两个地方:一是大南门,小南门路边码头的副食品水果批发市场;另一个地方是清明桥,那里是丧葬队伍的必经之地。出殡的队 伍,由四个人抬着棺木,棺木上盖着红的丝绸被面,亲属们紧跟棺木的后面披麻戴孝,哭哭啼啼,邻居朋友们有的背着花圈,有的扯着被面,也有的手上拿着白花, 一路上吹吹打打。朋友、邻居一直送到清明桥,而九山湖畔就成了焚烧花圈、挽联之地。每当晚上经过清明桥时,就有一种莫名的害怕与阴森。
    
     转折
    
     上世纪90年代初,民政部门提出移风易俗办丧事,遗体要进行火化的号召。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有许多老人不理解,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,认为死后火化成灰,转 世会很苦,上不了“天堂”。当时有这样的传说:某某地方有位老人为了死后不火化,竟然活生生把自己钻进“坟墓”里待死;附近村的一位老人生前交代家人死后 千万别“漂灰”,子女们为了这临终嘱咐,竟然在老人断气后不到两小时,趁着夜深人静,背着老人的遗体,土葬,简直是“尸骨未寒”。
    
   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,有反对者,当然更有支持者。当时我外婆去世,老一辈的人也坚决不同意火化,而我舅舅却“一意孤行”,还背上了“不孝”的罪名。最后以舅舅的坚持而告终。

上一篇:重庆艮灵山陵园讲述墓园之旅,无关生死

下一篇:世界十大古墓 奢华神秘与诅咒的所在
返回主网站